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手机网站
二维码
banner_ny

发展现代建筑业,更需产业思维

时间:2022-05-27浏览:926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国民经济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建筑业总产值达263947亿元,同比增长6.2%。进入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必然要加快实现现代化,我国也必然要由建筑大国向建筑强国迈进。

从建筑产业实际发展情况来看,虽然这些年来我国一直在大力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但还没有真正步入良性发展轨道,产业进步和转型发展速度还相对缓慢,“大而不强、产业基础薄弱、产业链协同水平低、建造方式粗放、组织方式落后”等突出问题依旧较为严重。

“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针对有关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规划和目标,推进建筑产业结构合理化、高度化、现代化所需的一整套政策体系还有待健全,同时缺失系统性的建筑产业体系作为有力支撑。这一方面表明我国建筑产业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没有摆脱对传统路径的依赖,另一方面也表明建筑产业的发展进入了必须转型升级的重要历史关头。”中国建筑学会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委员会秘书长叶明表示。

在叶明看来,谋求建筑产业现代化大发展,必须重新审视传统的“行业”思维方式和发展路径的弊端,从“产业现代化”的视角,深入研究我国建筑产业的一系列根本性认识和内在规律问题。基于长期以来的观察和思考,叶明与同事欧亚明、张静、姜楠合著的《现代建筑产业概论》日前正式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系统介绍了国内外建筑产业的发展概况、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现代建筑产业与建筑工业化、建筑产业现代化等概念之间的关系,并从现代建筑产业体系建设、技术创新体系、企业组织管理体系等方面,提出了现代建筑产业在产业与企业两个层面的发展理念、路径和方法。

建筑业究竟是“行业”还是“产业”?叶明表示,“业界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和诠释,始终处于模糊或混淆的状态。”在他看来,转变思想观念、搞清楚这个问题很关键。

为此,叶明在《现代建筑产业概论》的开篇首先分析了行业和产业的区别。产业的概念范畴比行业大,一个产业可以包含多个行业。产业着眼于宏观经济范畴,体现的是以产业为单位的生产力布局上的社会分工;行业着眼于微观经济范畴,体现的是以行业为单位的某种产品生产上的社会分工。

基于以上分析,叶明认为建筑业应该是一个“产业”,因为建筑产业涉及很多的行业和企业,包括从事投资开发、建筑规划、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技术咨询服务的企业,从事产品生产经营过程中设备、部品、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制造企业,以及从事工程总承包、现场施工、装饰装修以及房屋维修、管理服务的企业等。这些企业联系紧密,贯穿工程建设的投资、建造、生产、供应、流通等全过程,各自从事着各领域、各行业的专业化工作,并且形成了围绕产业链上下游的专业化社会分工协作机制。

为什么一定要强调建筑业是一个“产业”而非“行业”?叶明认为,只有明确建筑业是一个产业,才能更好地用“产业”思维来推动建筑业的转型发展。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正是因为没有弄清楚建筑业的“行业”与“产业”问题,以致始终使用“行业”的思维来管理建筑产业,更没有从产业链范畴推动建筑业的发展。当前,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进一步将改革的基点放到产业发展上,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应紧紧抓住“产业”这个牵动建筑业改革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产业”的创新发展问题。

建立了“产业”思维,还要树立“产品”理念,这是现代建筑产业发展的根本。叶明认为,“建筑物”具有产品属性,属于产品范畴。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要树立以“建筑物”为产品的经营理念,在房屋建造活动中以设计为主导,并贯穿建筑工程全过程,全产业链的各环节都以“建筑物”为最终产品,以实现高效协同和整体效率效益最大化。

作者:高洋洋